2018年4月19日,德國亞曆山大·馮·洪堡基金會(Alexander von Humboldt Foundation)主席Hans-Christian Pape教授發來确認函,祝賀我校伟德国际1946官网顧冬冬教授榮獲Fraunhofer-Bessel Research Award(弗勞恩霍夫-貝塞爾研究獎)。弗勞恩霍夫-貝塞爾研究獎以德國科學家、發明家Joseph von Fraunhofer和德國天文學家、數學家Friedrich Wilhelm Bessel聯合命名,是德國洪堡基金會的一個重要獎項,獎勵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18年、在其研究領域中具有國際聲望的學者,旨在肯定其迄今為止已取得的學術成就,并支持該學者基于中德合作在前沿研究領域繼續産生原創性成果及影響。獲獎者将被邀請到德國從事由自己選定的合作研究項目,時間為6個月至1年。
弗勞恩霍夫-貝塞爾研究獎需由隸屬德國Fraunhofer學會的研究所所長提名,與被提名人不同國籍的數位國際專家推薦,最終由洪堡基金會經外審專家函評、學術委員會投票遴選等嚴格程序選出。我校顧冬冬教授長期從事高性能難加工金屬構件激光增材制造3D打印研究工作,在金屬構件激光增材制造的材料—結構—性能一體化研究領域取得了創新性研究成果,是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顧冬冬教授由德國Fraunhofer激光技術研究所ILT所長、美國激光學會LIA主席Reinhart Poprawe教授提名申報,是Fraunhofer-Bessel Research Award設獎以來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大陸學者。
以此次榮獲弗勞恩霍夫-貝塞爾研究獎為契機,顧冬冬教授負責的江蘇省高性能金屬構件激光增材制造工程實驗室将進一步強化與德國Fraunhofer激光技術研究所ILT、德國亞琛工業大學數字化光學制造學院DPP的高水平國際合作,推動我校激光增材制造研究再出新成果、再上新台階。
相關鍊接:
德國亞曆山大·馮·洪堡基金會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為促進國際研究合作而設立的非赢利基金會,是為了紀念德國偉大的自然科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亞曆山大·馮·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t, 1769-1859)于1860年而成立,是德國最負盛名及最重要的國際科研人才資助機構之一。洪堡基金會擇優支持國外青年科學家來德國從事合作研究,獎勵由德國知名科學家提名的、國際認可的優秀外國科學家,至今洪堡基金會已向130多個國家的約26000名科學家提供了研究獎金,其中50多位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獎。洪堡基金資助的唯一标準是申請者的學術水平和研究能力,不受國别、種族、學科、性别的限制。洪堡基金會認為,受洪堡資助和獎勵的外國學者在國際上産生的影響不在于其在德國學習和研究期間,而在于今後回到世界各地後的豐碩的科學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