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伟德国际1946官网召開2019年課程思政項目結題交流會。黨委書記孫占久,副院長陶海軍,院級課程思政項目負責人以及教工支部書記參加了此次會議,會議由孫占久主持。
常樹全老師所授課程為《核科學技術應用》,他通過名人轶事(諾貝爾獎、探索精神、獻身精神、攻堅克難),原子彈、氫彈研制過程(陳達院士事迹、“兩彈一星”精神、馬蘭精神)與探索應用之路(屢屢受挫、攻堅克難、航天夢)等思政元素的融入,引導學生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精神、奉獻精神、科學素養、團隊合作意識和核安全意識,激發愛國奮鬥的熱情。
豐俊東老師的《載人航天生理學與防護》課程,通過介紹載人航天發展過程,激發學生的愛黨愛國情懷;通過了解微重力環境對航天員等生命體的影響,引導學生學習“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戰鬥、特别能攻關、特别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通過介紹地面、空間磁場對生命的影響及防護措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科學素養。
譚淑娟老師的《化工原理》課程則是落腳于學生在個人發展及社會發展中須具備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即“要做一個好人、做一個什麼樣的好人”和“如何做一個好人”。
姚小泉老師的《有機化學》是一門基礎課程,他重點談了他的幾點思考和體會,他認為有機化學是一門曆史悠久的、成熟的基礎學科,其學科特性決定了其思政教育模式應當是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思想政治和業務素質(包括對學科前沿的持續跟蹤),為“課程思政”奠定堅實基礎,同時要以學生為中心,将混合式教學與課程思政相融合,積極利用、引導翻轉課堂,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利用網絡平台,實現持續性引導。
張平則老師所授的《材料科學基礎(I)》着重在課堂中介紹了師昌緒和李恒德院士。師昌緒率隊研制的鑄造九孔高溫合金渦輪葉片,解決了一系列技術難題,使我國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由鍛造到鑄造、由實心到空心邁上兩個新台階,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自主開發這一關鍵材料技術的國家,迄今為止已大量應用于我國戰機發動機;李恒德則對中國核反應堆用鑄管的軋制工藝和氫化物分布關系、核燃料微芯試制以及帶電粒子束輻射效應的早期和中國的核材料教育事業都作出了巨大貢獻。
幾位老師的講授生動形象、深入淺出,與會人員紛紛表示受益匪淺,同時就自己感興趣的内容提出問題,進行了更為深入的研讨和交流。
近兩年,材料學院一直紮實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将黨建工作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有機結合,教學工作和思想教育的無縫對接使課程思政實現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