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第八屆高校學生課外“核+X”創意大賽總決賽暨對話交流活動在吉林大學順利舉行。我院“天核工作室”參賽作品《輻造佳釀——大唐李太白直播間》斬獲科普作品一等獎(排名第一)和“最佳科普宣教員”(排名第一)雙冠軍。這是天核工作室科普作品連續第六次晉級高校學生課外“核+X”創意大賽全國總決賽,創造了參賽以來的最好成績。
全國高校學生課外“核+X”創意大賽是由中國輻射防護學會和教育部高等學校核工程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共同發起核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領域唯一的全國性學科知識類競賽。本屆大賽得到人民日報、中國日報網、中國新聞網、中國青年網、今日頭條、中國環境報、中國核工業報等10餘家主流媒體的廣泛關注。通過中核集團視頻号、微博、抖音、快手、百家号,中國輻射防護學會視頻号等多個媒體平台同步直播,觀看人次超過110萬。中國科協科普部副處長劉鑫、教育部高等學校核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王學武、中核集團宣傳文化中心副主任孫敏莉、國家核安全局輻射源安全監管司處長朱培、國家原子能機構新聞中心采編處處長李元龍,與來自全國30餘所高校、12家學會、協會400餘
代表參加了本次活動。本屆大賽共76所高校學生報名參加,通過高校初評、省級賽評選推薦至學會視頻類作品276件,文字類作品17件。經組委會專家初審、終審,評選出前三等獎作品87件,決賽現場評選出二等獎作品23件,一等獎作品6件。
《輻造佳釀——大唐李太白直播間》是由我院核科學與技術系湯曉斌老師指導,張子童、吳淑潔、陳越和林智康等本科生和研究生參與,曆經六個月的精雕細磨打造出來的精品佳作。作品采用穿越的酒仙李太白進行直播帶貨的有趣形式,講述了輻照技術加速白酒陳化的科學原理。作品播放後獲得了全場熱烈持久的掌聲,點評嘉賓高度贊揚了作品嚴謹細緻的科學性與生動有趣的科普性,指出本作品具有内容硬核、形式多樣、接地氣的特點,以一種輕松娛樂、貼近熱點的方式呈現,讓大衆在輕松愉悅的視聽氛圍中學習核知識,讓大國重器悄然走進了尋常百姓家。
我校自2016年連續八次參加大賽,在“核+X”的舞台上,我校學生學以緻用、施展才幹,緻力于核科普事業,不斷創新傳播形式,豐富創作内容。我校連續六屆進入總決賽,累計獲得一等獎4項,二等獎5項,參賽成績列全國參賽高校首位,獲獎作品在全國各地、各單位、國内外媒體廣泛傳播。此競賽已成為我校學生弘揚科學家精神、傳播核科技知識、展現核工業成就的重要标志,走出了“核+X”交叉科研實踐的特色化、品牌化道路。